文建會 應保持文化建設高度
2011-12-14 01:09 中國時報 許博允

 

    據稱明年即將成立文化部而把文建會廢除,這是明顯的降格。既然如此,那既有了經濟部,大可把經建會一併廢除!然眾必云:不宜也!蓋「建設委員會」與一般部會兩者為不同的功能矣;一者為手、腳,另則為腦、神經。

 

    國家機制的規劃,掌控在政治從業者手中,文人只能嘆氣而莫奈何焉!這件事凸顯當前為政者的群體意識,「看輕了『文化』之『重』」。

 

    「文化建設委員會」的委員原本就是各部會首長,主委本就應是崇高之位,應類似「國師」之學者為之,引領社會人文內涵者能排除政治手段之干預。必具有高瞻遠矚的眼光、胸懷與學養者,更甚者,為國家領導人總統、總理之精神導師。

 

    慶祝建國百年活動本來就不是國家重要文化建設的項目,而真正重要的是「國家百年文化建設」的規劃與推動,花了兩年的時間為了「一年」的表象快樂,而使文化建設的龍頭延宕國家百年之計,實在遺憾。這些活動應籌設一臨時特別小組或全權委由民間專案籌畫。

 

    美國一九七六年的建國兩百週年慶祝活動,其中央政府也不主導其事,而是由地方與民間舉辦,中央只是給予輔助。話說回來,今年慶祝活動何其龐雜,這本來就是大工程,須有深厚的專案能量的團隊來主其事方可,不是僅靠創意表象功夫即可。對於實際內容的了解當不在話下,更須對用才、取材、擇天、選地、藝術與科技的技術與學養、行道、時間、空間的掌握能力、財務分配的準確性,尤其在專門人才的聘用與專業的器材使用,須有絕對「高度」與「深度」了解者,才能付予此重任。

 

    文化事務無所不在,無論是藝術、民族、宗教、教育、海峽兩岸、外交、內政、城市、社區。甚至如「車站文化」、「機場文化」等特殊生活環境生態規劃與建造…等等。生活起居有其文化生態,所以族群有族群的文化,農民有農民文化,沙漠、高原、海洋生活的族群均有其特質的文化。

 

    文化預算的規劃、分配、運用與掌握,誠屬不易,必須開拓「承續傳統,創新制宜」大環境,且要軟體、硬體兼顧,裡外並施,永遠地去蕪存菁,就如同人體的荷爾蒙與紅、白血球一樣,不停地運作。尤其是環繞著我們的鄰國,這二十年來,動輒上兆的經費作為文化建設的同時,而我國卻僅擠出百餘億就交差了事顯見政策之漠視;為急起直追鄰國,則建議國家未來幾年中,若每年撥出總預算的一○%也不患多。

 

    因此,本人認為將「文建會」升格至行政院的高度或更高,而將考試院、中央研究院、故宮博物院、教育部、文化部、國家科學委員會、體育委員會等均納入其管轄之列亦不為過!

 

    我並非反對設立專事管理或稱服務的「文化部」,而是應保持文化建設的高度。

(作者為亞洲文化推展聯盟主席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活在失落的年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